系部动态
寻迹·造物 |《公共艺术设计》(三)——自然的痕迹,艺术的造物:结课展创艺录
发布时间:2025/04/10
撰稿:
编辑:
审核:
来源:



2025年4月1日上午10点,自然的痕迹,艺术的造物——《公共艺术设计》结课作品展在鹿泉艺术实践中心B48展厅二楼开幕。艺术实践中心各系负责人以及学院师生出席观展。展览展出了2023级公共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作品,指导教师为马树尧、李凤、张彭云。

观展现场


part 1

同学创作与教师指导

本次结课展创新性地将课堂延伸至展厅,学生们直接从自然中取材,在展厅中创作,将树枝、木桩、石头等自然元素与纤维、废旧材料交织,构建出一个充满张力的艺术空间。作品创作现场,自然与现代材料“齐奏和鸣”,既有自然材料的温度,又有现代工艺的锋芒。

同学们在创作中,教师们巡回指导

本次课堂特别邀请了河北师范大学的马树尧教授为同学们做指导,马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材料的形态、质感、颜色等特性,思考如何利用这些特性表达主题或营造氛围,同时鼓励学生挖掘废旧材料的潜力,通过切割、拼接、重组等方式,将自然与工业元素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体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part 2

部分作品展示

作品:《東缚中的盎然生机》

作者:秦思彤 张梓洋 王楚 杨吉林 闫英佳 刘美岐 王一丹

班级:公共 2303

指导教师:马树尧、李凤、张彭云

设计说明:树枝以蒙德里安配色交织,如同生命的旋律。废旧轮胎的融入,寓意着在生活的夹缝中,被忽视的角落也能焕发光彩。即使被束缚,树枝依然坚韧多彩,展现生命的魅力。整件作品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勇敢生存,绽放生命辉煌。

作品:《凝岳磐》

作者:任博洋,周兆泽,滑旭东

班级:公共2302

指导教师:马树尧、李凤、张彭云

设计说明:借由日常废旧物品,展现自然与工业碰撞交融的独特美感。作品外形模仿峻岳,轮廓蜿蜒起伏,木桩构成假山的骨架,赋予其坚韧质感,表面覆盖的石膏,雕琢出岩石纹理,远观,它是一座气势磅礴的峻岳;近看,能发现工业与自然元素交织的奇妙细节。

作品:《松问苍穹》

作者:魏永麒,程浩然,祝一凡,陈俊恒,陈志顺,冉广

班级:公共 2301+公共 2302

指导教师:马树尧、李凤、张彭云

设计说明:这件装置艺术作品以松树、石头和小树桩为主要材料,旨在探索自然元素与人类活动痕迹之间的关系,创造出一种既原始又现代的视觉效果。这件作品不仅是对自然的致敬,也是对可持续设计和生态保护的反思。

在主题选择上,老师们引导学生从自然、环保、生命、哲学等角度切入,使作品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共鸣。

作品:《凝雪枯荣》

作者:于佳涵、邵烁璇、张一诺

班级:公共 2301+公共 2302

指导老师:马树尧、李凤、张彭云

设计说明:用枯木与树枝和石英沙做材料,保留原始的朴素和长效,诉说岁月的故事,树脂覆盖雪,“凝雪”体现树枝上的白色效果,“枯荣”代表枯木虽看似凋零却因创意赋予新的生机,有对生命循环的哲意。

作品:《金属涟漪》

作者:冉广

班级:公共2301班

指导教师:马树尧、李凤、张彭云

设计说明:金属涟漪是一组以冷硬铁丝编织出温润流动感的雕塑作品,通过精准的弯折与层叠,将金属的刚毅转化为柔美的波纹形态,仿佛凝固了液态金属瞬间溅落的动态。每一道弧线都暗含力学平衡的巧思,这组作品探讨了工业材料在自然语境中的诗意重生,用静止的形态捕捉永恒的运动张力,引导观者凝视物质转化的哲学边界。

在空间布局上,老师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展览空间,考虑作品在空间中的位置、高度、角度等因素,使作品与空间相互呼应。例如,将作品悬挂在空中,营造出漂浮的感觉或将作品放置在角落,形成一种隐秘的氛围。

作品:《交织的灵韵》

作者:张艺,赵雪纯,牛文璇,陈佳琳,张子萱,闫如玉,冯昊哲,郭子涵

班级:公共2302

指导教师:马树尧、李凤、张彭云

设计说明:色彩丰富的线绳相互交织、缠绕,依附于树枝这一自然载体之上,象征着人与自然、情感的融合。悬挂的绒球如同记忆的碎片或思绪的结晶,为作品增添灵动之感。展现生活万象的交织灵动。

作品:《迹·境》

作者:张硕栩、周溢阳

班级:公共2302

指导教师:马树尧、李凤、张彭云

设计说明:作品以树枝、树叶、木块、石块和塑料碗等材料构建了一幅微观的山水意境,将自然的诗意与人工的痕迹融为一体。它既是自然的缩影,也是人类对自然的投射,折射出“天人合一”与“人为造境”之间的哲学思考。

在艺术形式上,老师们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的艺术形式,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例如,将二维的绘画、剪纸元素与三维的装置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作品或利用光影效果,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作品:《雀影枝间梦》

作者:赵雨欣,荆娇娇,张若涵,付思语,赵志如

班级:公共艺术设计2302

指导教师:马树尧、李凤、张彭云

设计说明:

作品灵感源于自然中灵动的蝴蝶与抽芽的树枝。材料选用带有新芽的树枝,象征着新生与希望,是自然生命力的体现。蝴蝶装饰元素,寓意着轻盈与自由,整体造型模仿雀鸟在枝间活动的场景,树枝错落伸展,营造出自然、随意又富有韵律的空间感。蝴蝶分布于不同高度的枝条间,或停驻、或飞舞,形成视觉上的节奏感与动态感。

作品:《自然之舞》

作者:王一川 贾静雯 李明 李佳恰 杜佳轩 张文静

班级:公共 2303

指导教师:马树尧、李凤、张彭云

设计说明:作品以手绘蓝色基底代表天空或水域,选用木材、树枝、麻绳等材料模拟自然地貌与植被,象征大地与森林。麻绳的垂落,似山间瀑布或溪流,增添灵动之感。

整体布局上,高低错落的树木、蜿蜒的“溪流”,构建出富有层次感的微观自然景观,传递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公共艺术设计课程不仅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更注重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的培养。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材料运用与空间设计能力,学会用艺术回应时代命题,为社会注入温度与智慧。

观展现场

本次展览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职业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我系将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艺术与科技创新,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创新型设计人才,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工美力量”。

让我们在艺术的造物中,寻迹未来,共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