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遗文化的浩瀚星河中,易水砚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魅力。时尚工艺系教师韩鹏祥、王淅带领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学生前往保定市易县,开展了一场穿越千年墨香的非遗研学之旅。从历史底蕴深厚的博物馆到充满创意的艺术馆,从指尖生花的砚雕技艺到韵味悠长的砚拓体验,师生们用脚步丈量易水砚的文化脉络,以匠心触摸非遗传承的温度。深度探寻易水砚的千年底蕴与现代活力。
晨光初绽,师生们首先走进易砚博物馆,在这里,邱丽卉馆长化身“文化使者”,为大家开启了易水砚非遗文化的神秘大门。从易水砚悠久的历史渊源,到其独特的材质特性,再到一件件珍贵的优秀作品,邱馆长娓娓道来。学生们驻足于“龙凤琴砚”“龙砚”等经典作品前,惊叹于石材天然纹理与匠人巧思的完美融合,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深刻感受到易水砚作为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价值,每一块砚台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和匠人的心血。
移步易水砚艺术馆,艺术馆执行馆长苏亚欣和讲解员热情接待,带领大家领略易水砚的现代风采。馆内陈列的现代优秀作品和文创产品令人眼前一亮,其独特的设计理念更是让同学们深受启发。原来,传统的易水砚在现代设计师的手中,正以全新的姿态融入生活,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为非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午后的阳光洒进砚雕工坊,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崔国强亲临现场,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讲解与示范授课。从雕刻工具的使用到雕刻技法的要点,崔大师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的经验。在大师的指导下,24级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纷纷拿起画笔,现场设计图案,而后小心翼翼地进行易水砚雕刻工艺制作。每一刀都饱含着对传统工艺的敬畏,每一笔都凝聚着创新的灵感,大家在实践中切身感受着砚雕工艺的魅力与不易。真正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意,也在实践中理解了“工匠精神”的具象表达。
在完成砚雕工艺学习后,同学们迎来了易水砚砚拓工艺体验。在已经雕刻好的龙凤纹辅手砚上,大家跟随研学老师的示范,在带队老师的耐心辅导下,一步步完成砚拓工序。从浸湿宣纸、铺纸按压,到用拓包均匀上墨,每一个步骤都需全神贯注。当一张完整的砚拓作品呈现在眼前时,同学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这不仅是一件作品,更是对非遗技艺的一次生动传承。
此次寻脉之旅不仅聚焦易水砚,还带领同学们走进易县博物馆。在这里,大家深入了解易县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非遗工艺,感受这片土地的深厚积淀。在“燕赵古风”展区感受易县作为“燕下都”的辉煌过往,在非遗展厅重温易水砚、易县绞胎瓷等传统技艺的脉络。而在“狼牙山五壮士”红色主题展区,同学们驻足良久,从革命先烈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韩鹏祥老师表示:“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精神与民族气节的坚守。”历史的厚重与红色精神的传承,与易水砚文化相互交织,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
行程的最后一站,师生们漫步易水文化产业街,实地考察易水砚商铺的销售及发展现状。街道两旁的店铺里,各式各样的易水砚琳琅满目,同学们与商家交流,了解市场需求和产业动态。通过实地走访,大家对易水砚从文化到产业的转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前,时尚工艺系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姜珊老师通过河北省工艺美术学会张洁秘书长搭建桥梁,结识易水研有限公司邹天然总经理和易水砚艺术馆苏亚欣馆长,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此次研学之旅韩鹏祥、王淅两位老师与苏亚欣馆长进行了深度交流。双方围绕企业岗位用人需求、非遗传承展开探讨,苏馆长强调了了企业现有3D建模机雕师和研学助教等岗位需求,对此,韩老师、王老师也讲到了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就有相对应的课程,并积极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进行实习。交流结束后,在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教研室内和建模方向的杜可可和孙柳两位老师对接,两位老师非常配合,积极落实企业需求。
砚溯易水,墨润非遗。这一天的寻脉与体验之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一次技艺的传承,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学子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将易水砚的匠心精神铭记于心。未来,相信他们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在工艺美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砚田不辍,匠心永继。易水砚的故事,正在新一代工艺人的手中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