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动态
数字艺术设计系“沉浸式教改实践”系列活动——走进保定自然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5/01
撰稿:黄琪
编辑:贾潇萌
审核:李建新 杨磊 李乔 王博
来源:

2025424日,数字艺术设计系开展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行走的课堂”沉浸式教学活动。

此次活动紧密结合《三维模型制作》课程,旨在通过实地研学,提升学生们的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活动由游戏教研室主任黄琪带队,专业教师白雪、辅导员王志军共同参与,游戏艺术设计专业的50名学生前往保定自然博物馆,开启了一场穿越远古时代的学习之旅。

2
3

踏入自然博物馆,学生们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世界的大门。丰富多样的古动物化石、栩栩如生的古动物模型,不仅让学生们大开眼界,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以及探索未知的精神。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后续的专业学习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博物馆内,古动物模型、虚拟交互屏幕以及VI游戏体验等展陈设施,与学生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产生了深度碰撞与融合。在古动物模型展区,学生们运用三维建模中的拓扑结构与骨骼绑定知识,细致分析猛犸象、剑齿虎等模型的肌肉纹理走向与骨骼关节连接方式,通过现场测绘与多角度拍摄,采集高精度数据,为后续使用 ZBrushMaya等专业软件构建动态化、高精度的远古生物三维模型积累素材。

5
7
8

虚拟交互屏幕区域,学生们深入研究其中的 AI交互技术与虚拟现实场景构建逻辑。当屏幕模拟的远古森林场景根据观众动作实时变化时,大家积极探讨AI算法如何实现场景的智能响应与动态渲染,思考如何将这种交互逻辑应用于游戏场景设计中。他们还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UE引擎开发知识,分析场景中的光照效果、粒子特效,为自己今后打造更具沉浸感的游戏世界汲取灵感。

9
10

VI游戏体验区,学生们对其中的虚拟现实交互设计进行了深度拆解。通过佩戴VR设备,亲身感受手柄与场景的精准交互、触觉反馈等技术细节,探索如何将这种高拟真的交互设计应用于游戏作品。他们还围绕游戏中的UI界面布局、色彩搭配与视觉引导,结合所学的UI设计知识,探讨如何提升玩家的操作流畅度与游戏体验感。

11
12

随着时代的更迭,远古时期有不少动物因环境变迁、人类活动等因素走向灭绝。这一残酷现实,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活动中,老师们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呼吁大家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此次“行走的课堂”沉浸式教学活动,是一次将专业学习与实地体验深度融合的成功实践。它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提升了专业能力,更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期待学生们能将此次研学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专业领域发光发热,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智慧与力量。